2)第九章 游历_大汉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京畿之地”,刘荣心想。

  在马车上看到道路两旁田地中劳作的农人,“御者止步”,刘荣说道,御者当即停下车来。

  刘荣同贾谊下了马车,一路步行,一路之上也见到了一番,红花满树,绿茵遍野,青山隐隐的风光。

  这时,一老农从旁边走过,刘荣连忙跑过去说“长者留步”,刘荣作揖说道。

  老农转身看到一个身穿华服的少年,“你有何事?”老农问道。

  “我自长安而来,此次是奉太子殿下所托,同先生一起,来巡查民情的。有一些事,想要询问长者,望长者告知。”

  贾谊已经快被刘荣给气死了,临行前太子还交代,不要透漏自己的身份,刚出了长安城,碰到个人就说自己是太子派出来的,虽然此地离长安极近,如若出事可怎么办。

  这个老者一听说是太子殿下派来的,立刻兴奋的答到“原来贵人竟是太子殿下派来的,有何事,我定如实回答。”普通平民对汉朝皇室还是非常崇敬的。

  “如今正是耕种之时,长者之地如何?”,刘荣问。

  “我今家中有六十多亩田,其中有上田约二十亩,其他的都是中田和下田”。上田就是指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以一直耕种的土地。至于中田,耕种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而下田,就需要耕种一年休一年。

  。“田地产量如何呢?”

  “一亩田能产三石多的粟米。老者回答,汉朝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公斤。

  “税后尚有几何?”刘荣接着问,现在虽然没有了田税,但是人头税还是有的。

  “虽如今圣天子陛下免除了田租,但我家人口多,在交了人丁税后,所剩无多,家中之人,还要进山砍柴售卖,如此勉强够一家人果腹”。

  “谢长者告知”,刘荣向老者道谢后便离开了。

  “看来如今的百姓生活也并不太好过啊,虽然田地挺多,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一亩田只能产出不到三百斤的粮食,我记得现代的土地一亩好像都有一千斤的产量”,刘荣想到。

  经过和贾谊在外游历这几日,刘荣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此时不知墨家绝迹了没有,如果把墨家找出来,能不能够造出更加先进的农具,这会不会提高土地的产量的”。

  “殿下,在想何事?”贾谊看着发呆的刘荣。“先生是否知道一些关于墨家的消息”。

  “墨家?战国之时便不显,自始皇一统六国后,便消失不见了,如今可能经绝迹,找墨家欲何为”?

  “刚刚同那位老者一番谈话后,便想如若有一些新式农具,是否可以使土地收成增加?所以便想知道这世上,是否还有墨者”。

  “天下何其之大,纵然还有墨者存在,可要到哪里去找”,贾谊感叹道。

  就这样,刘荣和贾谊在长安周边几个县游历之后,便打算回去了。

  这一日,突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道路无法通行,他们只得就近投宿到一家酒舍之中,因为大雨的缘故,来这家酒舍避雨的人很多。

  就在两人进食之时,有两个身材魁梧之人冒雨走进了酒舍,其中一身穿黑袍之人,道:“店家为我二人炙二羊腿来,勿太熟之,当有血肉”。

  此话一出,店家便道:“二位客官,定完如此之肉?”

  只见那人答道:“无需多言,只管做来便是”。

  不久后,店家便把两条带血未熟透的羊腿拿了来,两人随即便啃了起来。

  刘荣看到这一幕很是震惊,如此的肉怎么吃的下去。

  饭后,贾谊将刘荣拉入房中,关上门窗,道“殿下可见,那食带血羊腿之人”,“难道这有什么蹊跷?”。

  “以我之见,这二人定非汉人”。

  “先生,这何以见得”。

  “殿下有所不知,我汉人食肉定会将其烹熟,好食带血之肉者多为匈奴。”

  那二人,或有蹊跷。”

  “先生,只凭如此,还不能断定此二人便是匈奴人。先生既有此疑,那我便派人监视二人,定能得知此二人底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