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崛起,上海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并在全国处于突出地位,相继出现一些巨大的资本集团。

  如以申新纺织厂与茂新、福新面粉厂为中心的荣家资本企业;以大生纱厂为中心的大生资本集团;以宁绍﹑宏安﹑宁新轮船公司为中心的虞洽卿资本集团;以方椒伯为代表的镇海方氏资本集团以及吴蕴初“天”字号资本系统等。

  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以经营公债和房地产投机的暴利为主要业务收入,又有军阀、官僚、豪绅等的剥削收入为主要存款来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至20年代末,形成了若干财力雄厚的大银行,如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民营银行中居领袖地位,成为有名的“南三行”。

  其它如宁波系的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垦业等银行资力也颇雄厚。一些工业资本集团的资本家参与了银行的投资,而银行也增加了对工业的放款,并对工商企业起到一定的控制和监督作用。

  这种以上海为主要活动基地的若干大企业资本集团和大银行的一定程度上的结合,被人们比拟于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套用日本财阀的概念,称为江浙财团。

  这个财团投资人和主持人的成份构成,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或者继续兼任买办职务者亦不在少数。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成份则是主要的。

  因为中国的民族资本被列强压制、被军阀盘剥,所以他们一度表现出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孙逸仙在广州成立“护法政|府”后,他们中的某些人就与广东革命政|府有联系,也给予过一定的支持。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工人运动的高涨,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正史上江浙财团虽然为蒋介石建立国民党政权起了支持作用,但由于本身的软弱性,对这个政权不能起支配作用。随着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加强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

  但是张汉卿是希望扶持民族资产阶级的,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圈是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北京—天津经济圈因一是首都,天津又是各国租界集中地,故而为没落、退职、下野的各地军阀栖身营造了安全的环境,充盈的资金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只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上海,得天独厚,以贸易发达和民族资产阶级汇聚著称。

  这三个圈子在后世也是达成中国经济腾飞的三驾马车,于此时更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