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3 个人取向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个人情绪还是或多或少可以看得到痕迹。

  “纽约时报”的主编很有可能会挑剔一番,甚至可能被打枪,但……这就是她此时此刻的所有想法了,她喜欢这部电影,非常喜欢,甚至超过了“蓝色情人节”。

  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吗?不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它还有不少改进的空间,而且剧本的力道也略微逊色“断背山”。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她的个人喜好。

  突然,伊丽莎白就有些明白罗杰-埃伯特的评分系统了,客观评论是一回事,主观判断又是另外一回事。

  想了想,伊丽莎白最后打出了九十分的评价,然后就将稿子发送了出去。去年,她给“蓝色情人节”的评价是八十八分。

  确定邮件已经发送之后,伊丽莎白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肩膀沉重地耷拉了下来。端起咖啡杯,看着窗外缓缓飘落的雪花,烦躁的心情总算是逐渐平复了下来。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遇到“爱疯了”这部电影,挺好。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伊丽莎白不是唯一一个受困于个人情绪的影评人,“综艺”杂志的史蒂芬-霍登也觉得一阵棘手。

  这一篇“爱疯了”的影评,他已经删删改改了五次,却依旧觉得不太满意,可是想要继续修改,却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

  这部电影十分特别,看起来没有什么,可是细细品味之后,却有着太多太多令人深思的东西了。其实史蒂芬观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时,它像是“蓝色情人节”,但没有“蓝色情人节”好。这就是他的结论了。

  去年他给了“蓝色情人节”八十五分,所以……“爱疯了”就七十五分到八十分之间徘徊吧。

  可是坐在电脑面前之后,撰写了影评,他却发现脑海里的思绪始终在翻滚汹涌着。

  他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鸟了,为“综艺”杂志撰写影评已经有四年时间,在此之前的经历就更加漫长了。能够得到好莱坞最为权威、最为专业杂志的认可,这本身就是对史蒂芬能力的认可。但对于“爱疯了”这部电影,他慢慢地回味之后,却总是有着更多的发现。

  “当电影的片尾曲开始响起,观众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细细地品味着电影留下来的结局,苦涩之中带着一丝无奈的怅然,想要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却终究失败了,所有的情绪终究化作一声叹息。

  这就意味着,’爱疯了’取得了成功。

  1989年,’当哈利遇到莎莉’上映,这部细腻而真实的电影呈现了两个陌生人渐渐变成了朋友,到最后又成为了恋人的过程,细节的成功铸就了一部精彩绝伦的爱情电影,并且成为了载入史册的经典。’爱疯了’让我想起了这部电影。

  不同于’当哈利遇到莎莉’清楚明确地将十五年以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